安徽光储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合肥高新区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工厂,一片片的电池片,经过焊接、叠层、装框等多道工序后,变成一块块的光伏组件;在肥东县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协鑫集成近8万平方米的无尘车间,10条全自动化流水线马力全开,一件件光伏产品有序下线;在滁州市,滁州隆基四期高效单晶光伏组件项目、旭合科技一期高效N型电池及组件项目接连投产。
近年来,为构建光伏储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生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徽抢先布局,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2023年安徽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67.4亿元星空体育官网,同比增长50.9%,首次跃居全国第三,利润总额达175.3亿元,同比增长1.45倍。安徽省经信厅电子信息处处长蒋晨捷告诉记者,2024年是安徽光储产业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力争全年光储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左右。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是推进能源、确保能源安全的战略支撑,是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的重要内容。安徽紧扣“先进、新型”两个关键词,抓光储产业发展战略机遇,产业集聚越发凸显,竞争优势逐渐显现。
一是重点环节优势越发凸显。依托石英砂资源优势和便于出口的区位优势,培育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产业链优势环节。截至2023年年底,上述环节全年产量较2022年分别增长52.5%、169.5%、70.9%和88.1%。其中,光伏玻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逆变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组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1/4。
二是创新能力实现跨越突破。2023年,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净新增62家,达1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34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总数达到6家;营收过百亿的龙头企业在皖设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比例达到58.3%,较2022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依托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华晟新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一批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的创新成果先后诞生,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三是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明显。全省行业营收超百亿企业数量首次达到12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预计达到2800亿元,其中光储业务营收超2500亿元,占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比重近75%;实现营收增幅超800亿元,占全行业营收增幅比重达80%。
四是市场主体加速集聚。近年来,安徽大力招引全球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龙头企业,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已有7家光伏玻璃企业、4家光伏电池片企业、5家光伏组件企业、2家光伏逆变器企业、1家储能电池企业和1家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在安徽布局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新能源需求旺盛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光伏产业进入了技术迭代升级的关键期,储能产业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2024年,安徽将坚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坚持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发力,坚持顶格推进、持续发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创新引领、以强促大,加快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的全球引领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一是抓住研发环节,加快提升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着力培育高能级创新载体并有效发挥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在皖设立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产品试验线等,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努力构建以材料科学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能源科学体系,催生更多原创技术;着力攻克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前瞻布局,做好技术储备和技术迭代准备,确保在技术变革中始终走在前、不掉队。
二是抓住制造环节,加快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强链要引育链主企业,引进更多技术水平领先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打造若干具有产业带动力、创新引领力、市场主导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支持企业聚焦细分市场研发高端化、定制化产品和“智改数转”;补链要补齐配套短板,积极引育一批创新研发活跃、细分市场领先的专精特新特别是行业“小巨人”配套企业,促进省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对接,大力支持皖北地区发展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延链要布局后端服务,支持企业开发服务产品、延展业务范围,支持企业开展废旧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的回收利用等业务。
三是抓住应用环节,加快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对外要多元化布局,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光伏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营销售后中心,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对内要拓展应用场景,推广多种形式的“光伏+储能”“光伏+行业”综合应用,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备电侧等多侧用力,有序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推动新型储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支持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型智慧能源试点示范,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记者 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