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信托产品出险投资者损失如何化解?专家学者有话说

  新闻资讯     |      2024-03-29 12:26

  星空体育信托产品出险投资者损失如何化解?专家学者有话说近日,一份《关于某股份制银行代销信托产品出险的信息函》(以下简称“信息函”)在网上流传,经查询,这些产品由信托公司发行,在银行渠道进行代销,并非银行自身发行的产品。

  部分投资者希望由代销银行承担兑付责任,银行承受的来自投资者的压力越来越大。然而“资管新规”出台后,已严禁代销机构刚性兑付。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资管新规”对代销机构的责任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这种责任不是无限的,而是有边界的,总体而言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指出,打破“刚兑”,改变投资者理财观念、提高投资水平,本就是“资管新规”题中应有之意,而提高资管能力,完善金融体系,回归服务实体更是顶层设计。

  信托计划销售渠道通常包括信托公司直销,以及银行代销、券商代销、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代销四种渠道,上述《信息函》提及的信托计划代销渠道包括银行。据了解,部分投资者希望代销渠道兑付产品或者承担赔偿责任。那么代销渠道代为兑付的可行性及可能性大吗?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回答代销渠道能不能兑付或赔偿之前,关于代销银行与信托产品的三个方面关系需要厘清。第一,产品代销不等于产品监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并未赋予代销银行对信托公司和信托产品行使监管职责。第二,产品代销不等于财产保全。根据“资管新规”,金融机构代理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对发行或者管理机构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投资能力、风险处置能力等开展尽职调查”,但这里的尽职调查和风险审查,主要是对委托人资质、发行依据、产品风险等进行形式审查,代销银行不可能也不应该与投资者的财产保全相关联。第三,产品代销不等于刚性兑付。相关制度办法明确资管产品投资者需要风险自担,信托产品作为资管产品的一种,自然也不例外。

  从2018年起,“资管新规”明确规定、反复强调打破刚性兑付等要求,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可以向金融管理部门举报。

  “银行作为代销机构,如果对代销的信托产品进行刚性兑付,不但违反‘资管新规’要求,也不利于形成健康的投资文化,还有可能让银行背负过多不应该背负的责任,影响存款人合法权益,甚至影响金融稳定。因此,银行如果胆敢向投资者进行刚性兑付,不但不会受到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鼓励,反而要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董希淼分析称。

  此前个别银行、信托公司违规刚性兑付均遭到监管处罚,比如2020年某城市商业银行就曾因刚性兑付被重罚;另一家城市商业银行2022年曾因刚性兑付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287万元;某家信托公司上个月因违规刚性兑付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295万元罚款。

  为了推动银行彻底打破刚性兑付,近年来监管推进理财子公司的设立,银行与理财公司风险隔离。目前理财产品大部分已转由理财公司发行,银行自身不再发行理财产品,而是作为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星空体育官方。银行“货架”上销售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基金等均为代销产品,银行成为代销资管产品的“大超市”。

  过去银行理财曾被当做存款替代品,给很多投资者留下银行理财等同于保本的印象,然而资管新规全面推进资管产品净值化、打破刚性兑付后,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资管产品只能按实际投资运作的收益进行兑付。去年理财产品的破净潮已打破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稳赚不赔的印象。

  “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就像买股票、基金一样,投资都自负盈亏。也就是说,原来大家都觉得银行理财是靠谱的,现在给你当头一盆冷水,让你清醒一下,不仅收益不能保证了,甚至连本金都有可能产生损失。”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指出。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如何化解风险,无非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观念上投资者需从内心深处接受打破“刚兑”的政策现实,认识到“刚兑”的不可行性和破坏性。

  在楼市高光时期,高收益的地产信托一度成为“香饽饽”,不少投资者因此受益。很多投资者就认为,我买了这些产品可以赚钱,将来如果亏了钱,就把所有责任都丢给机构或者政府,但如果所有人都一味追求投资收益最高的产品,而忽视风险,并将风险转嫁给机构和政府,就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风险和收益不对称,“资管新规”希望打破这种依赖性思路,真正能够让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的配置资源的作用。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遵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的过程,“资管新规”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打破“刚兑”的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销售适当性管理,将产品销售给风险等级适当的合格投资者;同时,进一步强化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

  另一方面,机构、监管以及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化解风险。董希淼指出,信托逾期原因与国际金融形势变化、房地产市场变化以及信托公司自身原因等有关。如果我国宏观经济恢复回升,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投资者仍有可能收回投资。投资者维护自身权益,可通过信托公司向底层资产债务人、回购义务人及回购义务保证人主张权利等方式实现。

  在地产信托计划暴雷后,信托公司大多积极采取法律手段保障信托计划投资者权益,通过起诉开发商要求相关开发商偿债、处置抵押物等方式助投资者尽量挽回损失。目前信托公司仍在加紧处置涉房信托项目抵押资产,近期阿里拍卖、京东法拍平台上架的多个大型地产项目,抵押权人为信托公司。

  “地产市场的未来,开发商的命运,投资项目的回款能力,都是未知数。当然,肯定还是有希望的,地产行业正在逐步回暖,用时间换空间,还是有机会的,只是需要有耐心。”水皮认为。

  目前监管机构已出台多项政策助出险房企化解风险。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座谈会后关于银地产“三个不低于”的讨论增多。此外有市场消息称,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商“白名单”,可能涵盖50家规模房企,国有和民营房企会被列入其中。政策频频发力支持房企脱困,包括出险民营房企也进入被支持行列,将有助于部分房企逐步化解风险。